NASA发现地球“表兄弟”:5亿年才能飞到

2017-09-15 15:38:56  阅读:7933+ 作者:赵又廷

     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天文学家确认发现首颗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号为“开普勒-452b”),这是人类在寻找另一颗地球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开普勒-452b”的发现使已确认系外行星的数量增加到1030颗。

开普勒-452b假想图(图片来自腾讯)

    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一颗围绕恒星Kepler 452运行的行星,并且其距离适中,因而允许其地表存在液态水。

  加州“搜寻地外智慧生命”(SETI)研究所的天文学家道格拉斯·卡德维尔(Douglas Caldwell)表示:“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颗围绕一个与太阳相似的恒星运行,且位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

Kepler 452b说明(图片来自腾讯)

    这颗系外行星编号Kepler 452b,其直径约为地球的1.6倍,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公转周期为385个地球日,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多出5%。其所围绕的中央恒星Kepler 452距离地球大约430秒差距(约合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无论大小、亮度都与我们太阳非常相似,年龄大约在60亿岁,比太阳大15亿岁。 

    “开普勒”望远镜采用“凌星”的方法对系外行星进行观测。“凌星”是指在观测者看来,行星从中央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类似于地球上的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当系外行星经过中央恒星前面的时候,会短暂遮挡一些光线,导致星光看起来变暗,“开普勒”望远镜基于这点来判断出行星的体积。

“开普勒”望远镜(图片来自腾讯)

    从2009年至2013年间,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对固定天区内超过14.5万颗主序恒星进行连续的精密测光观测,并借助“凌星法”(Transit)搜寻地外行星。“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的目标区域位于银河系中的天鹅座和天琴座一带,因为这个方向上的观测较少受太阳等天体影响,有利于持续观测。此外,这一区域内也存在较多的恒星及附属行星。

   2009年3月“开普勒”望远镜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首个寻找系外行星的太空项目。该望远镜不是围绕地球运行,而是运行在尾随地球的绕日轨道上,所以不会被地球遮蔽而能持续进行观测。

    2013年5月,“开普勒”望远镜由于反作用轮(Reaction wheel)故障,无法精确设定望远镜的观测方向,因此被迫停止搜寻系外行星的任务。

    2013年8月,美国宇航局表示放弃修复“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意味着该望远镜的主要使命已经结束。

“开普勒”望远镜观测目标区域(图片来自腾讯)

    在四年多的观测期间,“开普勒”望远镜产生了海量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大量系外行星候选者。时至今日,科学家还没有完成全部的数据分析工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大Car推荐

问道

锐眼

洞察者

用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