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Xperia XZ评测:造型美好之外还有些固执的小缺憾

2017-09-12 15:38:41  阅读:4828+ 来源:新浪科技作者:明道

  把印象里的索尼手机提出来,有早年间用塑料凹造型的LT系列,有这几年标签明显的双面玻璃Z系列。在Xperia XZ以前,广大索粉还指望:一个金属系列X,一个双面玻璃旗舰系列Z。

它,能否承上启下

  然而作为旗舰,今年应该就只有一款Xperia XZ;略有过分解读之嫌,它是X系列开始,Z系列的传承。

  外观:不新鲜,但是足够好看

  从Xperia X/XA,再到如今Xperia XZ,虽然都叫Unified Design(一体设计),但索尼对金属造型的设计依旧在不断变化;三款产品虽然均带有索尼明显特征,但又各不相同。拿今天评测主角Xperia XZ来说,正面玻璃整体感很强,2.5D玻璃和略带弧度的中框看起来整体感更强,也更润。

今年的颜值巅峰之一

  背面和正面同样是对称造型,这种设计风格我们在三年前的Lumia身上见过,更接地气的类似产品可能还会有小米3(在当年被称为神似Lumia的国产旗舰)。只是索尼让这种设计更精致,用同事的说法是“高级了许多”。

顶部细节图背面细节图

  比如中框和背面的过度处理“很日系、很润”,单纯握持不会有明显的接缝感,这在索尼称之为Loop Surface;也比如说在背面中下部开了条分割,这出于背面对天线溢出的考量,同时让一整块金属背板看起来不那么呆滞。并且由于背面没有指纹识别按键,镜头被放在左上角,看起来优雅一些。

  操控体验:有时冠绝天下,有时冥顽不化

  在X系列推出前,我习惯把索尼手机归在“好看,但并不怎么顺手”这个类型里。比如双面玻璃虽然凹造型很好看,但边缘过于硬朗会显得有些隔手。这个问题换到金属的Xperia XZ上就比较容易解决,弧面和边角都圆润了不少,长期操作没有什么不适感。

背面是这样

  只是。。。追究细节体验,Xperia XZ的表现颇为值得玩味

  正面玻璃整体感很强,背面灵动并且布局不尴尬,我们在描述外观的部分用了以上说法,原因则是索尼一直就坚持的侧面指纹设计。这之外,索尼把指纹识别这个动作彻底融入“锁屏和解锁”逻辑中,在操作上也明显比“一个按键负责识别指纹和解锁,另外一颗按键负责锁屏”要清晰顺畅。

把解锁和锁屏都放到一起,是最合理的逻辑

  这是目前所有智能机中最聪明的,但索尼顽固落后的地方也很明显。

这个下巴索粉应该是很熟悉了

  三星、索尼、HTC,认真算来若干年前手机阵营的三巨头,如今只有三星还坚持实体触控键,索尼和HTC则都把按键放到了屏幕上。这也是索尼的一个“老问题”——正面下巴虽然看着不长,但是操作起来仍旧要比实体按键体验差——不调整手持位置,拇指操作范围比较小,屏幕实际显示也少。

问题如图所示

  再进一步,无法把多任务和返回键功能对调,也会给手型较小的用户带来困扰——最常按到的返回键,在最难碰触的一侧。

小小的这个区域放了这么多功能

  另外还有一个小问题,索尼把解锁键、音量键、快速拍照唤醒键都放到屏幕右侧,听来就似乎有些闹心。事实上音量键和快速拍照键均放在右下侧,就算是不考虑用户习惯,仅从布局看也容易造成误操作。这些问题就如同虚拟按键一般,无形中降低了体验的顺畅度。

背面样张

  当然槽点还不止这些,除了万年不变的造型布局让人略显难受,SIM卡槽也是暴露缺点的地方。比如说你正面拿着手机,拔出SIM卡(索大不用卡针也能取卡还是得微赞一下),会发现SIM卡会直接掉在地上(卡托是朝下的),这个体验真是相当尴尬。

大家感受下

  再然后你发觉手机重启——索大是我唯一目前还能找的到的、需要在插拔SIM卡时要重启的手机。以上这两点,让我恍惚还觉得手机发展倒退了那么几年。

  虽然不是双面玻璃,但Xperia XZ依然属于那种“仅凭外观就让你爱不释手”的手机,如果算上机身圆润,更合理的指纹识别,它也能称作是操控很舒服的那类。只是包括虚拟键不能调换功能、右下侧按键过于密集影响操作,确实会不断提醒我们“这还是那个有些个性的索尼”。

  关于性能:我们还是说说续航好了

  今年下半年旗舰芯片主角自然是骁龙821,只是除了宣传需求,我们并不能看到略为拔高的主频比之骁龙820能有多少实际提升。很显然,索尼也持有这一观点,在Xperia XZ上选用了上半年的旗舰芯片骁龙820,安兔兔跑分达到13万也足以让用户放心。当然你也有理由说,算上3GB RAM,索尼在核心性能上确实有些偷工减料,然而这些都不太影响体验,我们来说说续航和快充。

  索尼给这款手机配备了2900毫安时容量电池,仅从量上说...中等偏下的水平。续航和温控水准比较让人放心,评测这几天装应用、拍照片、打游戏、看视频,只是觉得温,还没烫过。半小时3D游戏、半小时720P在线视频、半小时社交软件聊天,耗去电量27%,正常续航水平。

  当然高通3.0快充配合这个毫安的电池容量,体验很赞。虽然没说充电几分钟,通话几小时;但实打实的从零充到17%也就用了10分钟。哦对了,Xperia XZ还有个新功能叫Qnovo自适应充电,他能判断你是否需要频繁使用手机,这时充电时会提升充电效率,不用的时候充电则会慢些。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都只希望越快越好吧。

  拍照:让人放心的One Sony

  在手机圈有个怪现象,无论竞争多激烈,厂商还是会用索尼这个竞品名称为自己拍照环节来背书;One Sony的技术储备也足以让人们对每年索尼旗舰机拍照放心。

  这些体现在Xperia XZ,变成了四个卖点:一是在感光元件上支援PDAF相位差对焦以及预测追踪对焦技术、二是加入RGBC-IR感应器、三是新增雷射对焦功能,可感知物体距离、最后加入五轴防抖,进一步提升弱光曝光时长以及视频稳定程度。

来看看这颗镜头

  第一点通过预判技术增加手机对快速移动物体的对角准确度,这是以前手机拍照没人愿意说的盲区;第二点通过对光源分析来提高白平衡准确度,这是安卓手机通病,你一定遇到一个粉嫩的场景,可怎么拍都偏黄绿色;第三点能在暗处环境下会有更快的对焦速度,这点以前就有解决方案,索尼对他做了加强。

  然而拍照是个主观体验的综合,我们不掉书袋,说说样张和体验。

  打开相机、取景、拍照、查看样张、样张效果,如果把拍照划分成这五个部分,那Xperia XZ属于整体打分极高,但是某一项短板明显的那类;这短板,出在“样张查看”这块。一般情况下的Xperia XZ:相机打开测速时间0.6秒、取景无延时、色彩准确、样张干净漂亮、成片率高(在弱光下同样对焦快)、样张效果在今年能排前四...

我们先随便看一组弱光

  只是从按下快门,到你能在缩略图看到照片,要经历3秒。这就意味着,按下快门至少要等个几秒才能知道自己最终拍到了啥。

  这其实暴露了索尼长期的一个问题——系统大量细节优化不够。

  随着照片像素增多,ISP在处理照片的算法更复杂以后,拍照一直是常用功能里最考验性能的部分。为了让用户能“按下快门就能看到照片”,厂商一般会放一张没处理的样张做缩略图;你点开大图的前几秒是初步处理的样张;四五秒以后才呈现最终处理的样张。

  这个过程不太容易被察觉,并且恰好能弥补运算过程出现的那几秒空白。但是索尼却选择了最简单的粗暴的方法——我都处理完了你才能看预览照片。

日间样张日间样张逆光样张微距样张室内弱光夜景样张夜景样张

  拉回来说样张效果,在这个环节Xperia XZ的表现优秀,比如画面色彩艳丽程度和白平衡做到了良好控制,拍平衡稳定性在安卓手机里面可圈可点;夜间样张亮度很高,细节保留较多,噪点较少,防抖不错,对焦快速。不过有个老问题被保留了下来——细节涂抹较严重。总而言之,Xperia XZ是在拍照这个环节为数不多的能称得上“生产力工具”的手机。

  音质:是黑科技,但跟堆料比还差了些

  解码芯片、运放,随着HIFI设备的流行这些词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手机里面,然而不靠这些能有好声音么?能,至少索尼万元级别的播放器照样不用这个模式。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只能说,不用这个体系能出好声音,但不能反推索尼手机的音质能稳赢过HIFI手机。

  实测Xperia XZ音质基本上能和市面主流千元级别HIFI手机相当,声音密度、解析等素质不错;调音风格偏流行。至于你问和目前标杆级别的两个HIFI手机——vivo Xplay5以及中兴AXON 7比,声场和声音控制力仍旧是能听出一耳朵的差别。

再看一下索尼的美

  评测总结:虽然没有Z系列旗舰,但Xperia XZ的出现算是撑住索尼今年旗舰这面旗,外观、拍照、音质、续航、发热都没有短板。以上,似乎和此前我们印象里那个索尼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过今年确实是个新开端,比如更优秀的手感,比如让人特别放心的拍照。

  其实写到这感慨也还是有的:显然如今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大众宣传时代的一种“刻奇”,几乎开家公司就必是匠人心,必定有狗血。索尼不这么说,但是有些坚持大家却看在眼里。所以有些固执和古板,倒显得可爱;坚持的优点...也真的是独此一家。以上,大概是这些年那些索粉“爱得深沉”的原因。

  当然我们有个诛心的事,某手机在这两天彻底停售,这或多或少会增加一些Xperia XZ的市场竞争力。(王迪)

  Xperia XZ拥有5.2寸1080P分辨率屏幕(因为虚拟按键,主要显示用约为5寸);搭载高通旗舰骁龙820处理器+3GB RAM+64GB ROM的基本硬件组合;配备2300万像素主镜/13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组合,内置2900mAh电池支持快充,官网预售价4999元。以上为硬件参数,仅供参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大Car推荐

问道

锐眼

洞察者

用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