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室
撰稿人 | 马克车
经历了疫情,今年国内前四个月的车市总销量同比下滑了32.7%,达到了444.6万辆。
但有意思的是,前四个月的市场变化,再次强烈凸显了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四个月的乘用车市场,德系品牌市占率上升至26.8%,日系品牌上升至22.3%,均创下2009年以来新高。
其它品牌则相对不好过。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降至35.5%,美系品牌降至8.7%,韩系品牌降至4.5%,法系品牌降至0.3%。
在六大品牌系列里,只有德系和日系在增长,其余品牌系列都呈现下滑之势。强弱分化,愈发明显。
中国消费者,似乎越来越偏爱德系车和日系车。这是怎么回事?
2016年开始,是日系和德系高速增长的起点
回顾历史,德系车2009年时市场占有率仅有14.1%,处于历史低谷。但到2020年这11年间,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到2020年增长至26.8%,几乎翻倍。
日系车在2009年,市占率曾经高达21.3%,但之后每年都在下跌。到2012年已经跌到了15%左右。期间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事件,是丰田章男亲自跑到北京,因为召回事件,向中国消费者鞠躬道歉。彼时的日系车,还活的比较动荡。因为紧接着就爆发了钓鱼岛事件。
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五年间,日系车的市占率始终在15%徘徊。其间2012年、2013年也遇到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升级。可以说日系车在中国的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始终是主要的因素。
但从2016年开始,日系车进入快速上升期。短短不到四年时间,从15%攀升至22.3%。
几乎一时间,德系车的市占率也进入高速增长期。从2016年18%左右的市占率,四年时间,攀升至26.8%。
2016年发生了什么?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从2015到2016年,正是国家实施第二次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时期,2016年当年销量达到2800万辆,创下新高。
从2016年开始,日系、德系车开始集体爆发。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经历过购置税减半政策对刚需的刺激,低端车的市场容量已经基本饱和。“消费升级”开始取代首次购车刚需,成为中国车市的主要驱动力。日系、德系这样的强势合资品牌成为最大受益者。反过来,当购置税减半政策红利期结束,国产品牌、韩系等以低端车为主打的阵营,就成为最大受害者。
有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当年,10-20万元价位的中档价位车型,消费占比达到了45.5%,慢慢的开始大大超过了10万元以下的低价车(占比仅为37%)。从2017年开始,差距被逐年拉大。
从市场占有率走势也不难看出,2017年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尚且高达43%左右,但从2017年开始一路狂奔下行,到了2020年,已经跌至35.5%。韩系则从2016年的7%跌至2017年的5%,此后数年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到今年前四个月,仍在4.5%的市占率上挣扎。而美系车由于在产品升级换代脚步太慢、特别是在高端车、豪华车阵营的失位,也没赶上消费升级的红利,从2017年开始也出现了加速下滑。市占率从两位数跌到今天的不到9%。
可以说,2016-2017年,正是一个各大品牌阵营,强弱开始分化的时间点。日系、德系几乎同步向上,而自主、韩系、美系、法系则掉头向下。
消费升级还特别明显的体现在豪华车上,这方面日系德系也是最大受益者。以今年前四个月为例,豪华车市场增长了16%,是整个乘用车细分市场唯一正增长的板块。原因很简单,疫情之后,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必然会加大市场的流动性供应。受益者就是有能力消费豪华车的富裕阶层。一部分钱流向房地产、流向豪华车市场,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从疫情结束至今,笔者在BBA、雷克萨斯这几个主流品牌的4S店里,无论何时,都是人潮涌动。跟很多中档合资品牌、国产品牌的门庭冷落车马稀,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德系、日系越来越火?
为什么德系、日系能抢走车市消费升级的最大红利。抛开德系车大幅降价、以价换量的原因。根本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其一,随着消费观念的日渐成熟,品质相对稳定、动力油耗相对表现均衡的德系、日系,吃准了老百姓的根本需求。其实老百姓买车,家庭代步是根本需求,真正在意的是外观、空间、油耗、故障率。而美系强调性能、法系的浪漫设计、国产品牌喜欢强调的智能化、高配置,始终距离主流刚需有一定的偏差。就好像笔者在一汽大众店内看到,迈腾卖得最好的车型,居然是1.4T的乞丐版,座椅全手动、16寸轮毂。但带了全景天窗,优惠两万多,20万以内就能落地。以便宜的价格买一台尺寸大、动力足、油耗低的德系B级车,正中很多消费者的下怀。如果说消费者需要培育,德系日系在“皮实耐用经济”的光环笼罩下,是培育难度最小的。
其二,也是拜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所赐。当今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乘用车产品有多少?大概有500-600款之多。其中轿车就有200多款,SUV差不多300款,MPV有四五十款。一个消费者选车,能纳入考虑对比范畴的,最多5-10款。在产品极大丰富的当下,能抢占消费者的心智空间,就已经是很难的事,而且越来越难。当“选择困难症”成为主流现象,随大流的顺势而为,就成为多数消费者的选择。
『 最后说说 』
在笔者看来,日系、德系的产品力未必一定是同级别最强的,市占率之所以持续上升,是品牌光环、产品力、市场环境、随大流的消费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尤其对国产品牌来说,要摆脱市占率持续下滑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产品力上。消费升级取代刚需成为推动车市的主要力量,品质升级、产品为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前靠营销、靠曝光,还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而现在新车上市“见光死”已经比比皆是。反过来吉利、长城、长安等国产品牌在逆势中实现增长,主要驱动力就来自产品升级,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
日系、德系的强势能持续多久?在笔者看来,随着国产品牌进一步分化,弱势品牌的逐步退出,市场占有率有一定的概率会进一步下滑,日系、德系的进一步增长,应该主要来自抢食国产品牌的份额。但美系、韩系、法系都已经跌到了十来年的最低点,再下跌已经空间不大。在笔者看来,中国车市未来的主旋律,应该是国产品牌与日系、德系的正面角逐。
-END-
马克车
扎根车媒十余年,坚持深度思考、独立观点
关注作者本人微博:马克车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