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句话虽然是鲁迅先生用来表达对遇难烈士、昔日学生刘和珍君生前敢于追求真理、反抗黑暗的肯定,但用来送给当下的车企,似乎也并不突兀。
从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汽车行业就开始了一路跌跌撞撞的“变革”之路:国内乘用车销量连续下滑、跨国车企纷纷抱团取暖、造车新势力“淘汰战”愈演愈烈、豪华品牌稳步向前、新能源市场接连受挫……
一年半的时间,到现在还奋斗在一线的车企,不止见证了汽车市场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的残酷,也经历了消费者购车需求升级给他们带来的重重考验。时至今日,能够依然坚强屹立在市场上的车企,都可谓是真正的“勇士”。
而随着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19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一个更加“惨重”的事实也向我们“砸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其中,乘用车全年完成产销2136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降9.2%和9.6%。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低落、不安、烦躁、失望……看到这组数据后,相信大多数“汽车人”都逃不开这几种情绪,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出现如此大的跌幅,其实早有征兆。无论是从车企单月的汽车销量,还是厂家产品推陈出新的节奏来看,似乎大家早就已经接受了2019年仍然会出现下滑的事实。
而在去年11月份,《一品汽车》也曾通过数据测算出,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下滑幅度接近10%,虽然测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有少许的出入,但不可否认的是,像这样大幅度的下滑,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就像那句话说的——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事实上,从2018年下半年车市开始负增长之后,就已经有很多的业内权威人士和机构对2019年,甚至2020年的车市表现表达了不乐观的态度。而如今,持续下滑的车市,再加上诸如新能源补贴退坡、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5G时代的到来等等,2019年的汽车消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01
口碑和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随着车企之间竞争模式发生明显的变化,用户的购车模式也产生了变化。过去,很多消费者会先期到经销店详细了解产品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但现在,部分消费者还没有接触到车辆,就已经取消了购买车的想法。
J.D.Power(君迪)此前发布的2019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显示,在初步了解与线上线下咨询的早期购买决策阶段,客户流失比例逐步攀升,虽然经销店内的服务体验依然是造成客户流失的根本原因,但其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90%降到了2019年的74%,而入店前便发生的客户流失的比例,则从2017年的10%上升到了26%。
J.D.Power(君迪)的研究发现,很多消费者在入店前因为没有对产品有足够的了解和体验,所以很容易受到主观印象、价格或舆论的影响,从而放弃购买车辆。而导致入店前流失客户放弃购买的原因主要有:车辆不适合/不合心意、品牌/车型太贵、品牌/车型负面评价较多等。
数据来源:J.D.Power2019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SSI)
当然了,除了品牌以及产品的口碑和价格等因素之外,销售人员与用户沟通的效果不佳也是造成入店前客户流失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当下随着汽车的营销模式由产品逐渐向口碑转变的时候,车企如果想要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路转粉”,除了做出优质的产品之外,还应该增强其在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服务方面的体验,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和信任,以此来形成口碑传播。此外,假如考虑到成本的问题,确实无法降低价格,则可以将试驾提前,让用户先试后买,避免因为价格和舆论而放弃购买车辆。
02
消费者更关注多样化配置
“再过两年我就毕业整五年了,在这之前我想买一辆车,但是预算又不是很高,所以我想要从相同价位的产品里面选择配置丰富一些的,你给我推荐推荐呗。”在大学同学的一次生日趴上,死党小飞对我说。
其实除了小飞之外,一品君身边还有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刚刚进入社会,刚刚攒了点小钱,就有了买车的想法。他们知道,哪怕是买个菜都得货比三家,买汽车这种大件儿就更得好好比较了。所以,同样价位下,他们更希望可以买到配置更多样化的产品。
J.D.Power (君迪)的2019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显示,2019年,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预算和再购意愿均有下降,提供多样化的配置或能提高消费者的购车意愿。
数据来源:J.D.Power2019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
J.D.Power (君迪)对意向购车者的购车原因研究发现,在其它购车原因比重与2018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有多样化的配置供选择”的比例从2018年的3%,上升到了7%,重要性排名从第11位跃居至第6位。其中,消费者对多媒体配置的需求最强烈,车载导航/GPS (68%)、蓝牙/车载电话 (58%)和车联网/车载Wi-Fi (56%)分别为消费者“肯定会”安装的前三大配置。
“在新车销售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车辆配置有可能提高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当消费者的购车预算超过10万时,对配置的期望就会明显提高,但这个预算范围 很难覆盖大多数配置或者某些高端配置。综合评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提供灵活的配置选项以满足其需求,有可能成为汽车制造商在当下充满挑战的市场中获胜的途径之一。”J.D. Power中国区联合研究总监王庆华此前曾表示。
03
自主品牌更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慢慢的变多的中国汽车品牌也开始表现出极强的生长力。虽然它们在质量、安全以及性能方面,与合资、外资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它们在造型、设计、产品体验等方面,确实具备自己的优势,因此也开始受到慢慢的变多消费者的青睐。
J.D.Power (君迪)2019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显示,自主品牌以四成的潜在购车者份额跃居各车系首位,且大部分自主品牌的潜在购车者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自主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所提升,但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造车新势力却由于品牌形象不够清晰、差异化尚不明显、电池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暂时还未能开发出最大的市场潜力。不过,J.D.Power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2019年,半数消费者的主要用车目的为市区的短途通勤,而且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因此,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也在逐渐降低。
此外,由于近一两年来,因为电全问题导致的自燃、自动熄火等安全时间屡有发生,导致很多消费者仍然对新能源车存在顾虑。
数据来源:J.D.Power2019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
J.D.Power (君迪)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担心“电池技术不够成熟”和“产品质量不可靠”的受访意向车主相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9%和8%。因此目前对于这些新能源车企来说,提振消费者信心,解决消费者痛点,仍然是他们要面临的难题。
市场还在继续,行业的洗牌也没有停止。对于车企来说,与其继续感慨市场的残酷、日子的难熬,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发展谋出路,从产品、从品牌、从服务、从营销等各个层面多向发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值得信赖的汽车产品。唯有这样,才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下一场可能更加严峻的市场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