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纯电最接近燃油车体验的EV是你想要的吗

2019-10-10 17:36:40  阅读:3130+ 作者:责任编辑NO。卢泓钢0469

朗逸纯电动版给我的印象是这样的:试驾前,不就是油改电?续航里程还只有278公里,售价也没什么吸引力,为什么买它?试驾后,虽然只是基于MQB的纯电动,已经标榜出了大众和国内一众厂商的不同,这可能是目前最接近燃油车体验的EV车型了,真香警告。那么,它是你想要的电动车吗?

大众:电驱动并不改变车的本质

在造车新势力一波造势中,人们期待着电动车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之前我们试过的绝大部分电动车或多或少,有意无意都在标榜自己的“特异功能”。然而最近,老牌造车厂们亮出自己的答案:电驱动并不改变车作为移动工具的本质,传承更是重中之重。虽然基于MQB的朗逸纯电并不是大众的终极答案,但大众已急于在这台车上表达自己的态度。

既然电驱动并不改变车的本质,那么电动车的体验就应该是和他们理解的车一样,大众在朗逸纯电上极力在做的事情就是:无限接近燃油车的体验。首先坐姿就和燃油版车型保持一致,而且它还是我目前为止试过的除特斯拉外,坐姿最自然的电动车。不仅前排,连同后排坐姿、地台高度以及尾厢空间,均保持与燃油版一致,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

当然,为了做到这点,朗逸纯电的续航里程只有278km也是原因之一。关于续航里程,我的同事在试这款车时说,他的理解是大众等合资厂认为纯电定位城市代步,续航只要300km左右就够。我倒是觉得,这是取舍的结果,MQB平台不影响空间表现的情况下,所能做到的电池包大小极限就是这么多,在长续航里程和不入侵用户的使用空间之间,大众选择了后者。它不代表大众就认为有燃油车,电动车不需要做那么长续航,不信你看基于MEB平台的ID3,就分别提供WLTP工况续航330km、420km以及550km的版本选择。

说回朗逸纯电,它接近燃油车的另一个表现是使用体验,它是目前主流唯一一台采用拧机械钥匙点火的EV车,而且就用机械仪表盘,一方面当然是省成本,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自己就是传统车的身份,最重要的是它极力在油门刹车踏板的脚感、收油滑行的惯性感等等上的体验,尽量做到和燃油车保持一致。

除了没有发动机的抖动和噪音,这台车开起来像极了它的燃油版。它提供的5档动能回收,单拎出一个B档,也只有这一档调出了电动车那种有拖拽感的动能回收体验,其余4档动能回收,驾驶者在松油后感觉和燃油车的滑行差不多。这让习惯开燃油车的我们觉得很友好,而且同时因为是电动车它的动力响应更迅速直接,让我觉得这台车的驾驶感又在朗逸燃油版之上。

更多的驾驶体验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我的同事在之前那篇首试文章里,已经讲得很细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这里】。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这台车开起来非常接近朗逸燃油版的体验,或许这就是它与一众对手不同的地方,是大众作为大厂的自信,也恰恰是我们觉得这台车成熟的原因。

接近燃油车的EV 是你想要的吗?

既然成熟,那是不是意味着它是值得推荐的呢?答案或许因人而异,取决于你是想买一台好开好用的代步车,还是想买一台满足对电动车“好奇”的产品。

从好开好用的角度来说,无论是驾驶体验还是空间表现,朗逸纯电都做得很好,先放一放续航短的这个问题,它在一些实用的功能上,比同价位的纯电动车表现要好。举个栗子,朗逸纯电优享版指导价14.98万,轩逸纯电智领版13.99万,AION S炫630 15.38万,简单拉个表格横向对比一下。

朗逸纯电续航里程最短,但在各种实测中我们发现,上汽大众标出的数值比较靠谱,虽然理论只有278km,但随便开250km以上是没问题的,高速影响也不大。车身尺寸也是三车最小,但实际对比下来,反而朗逸纯电的空间表现是最好的,轩逸后排和尾厢空间受电池包影响比较大,AION S则整体坐姿偏高。值得注意的是,这没上300km的续航里程,就真的只是在城里开开就好了,如果你还是北方用户,友情提醒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冬天出行半径。

在配置上,朗逸纯电明显是与传统燃油车相同的取向,提供四窗一键升降、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雨量感应雨刷、电动天窗、全LED大灯、自动头灯等,相比对手缺少的钥匙也是有,比如无钥匙启动、倒车影像(只给后雷达)、OTA,连行车电脑都还是用单色的显示屏,两个对手都用上了液晶仪表盘了。

另外,作为纯电车,它还有一点差异化的思路,大家都知道冬天开暖气对续航影响比较大,为了实现点对点直接加热,尽量减少些全车暖气消耗,它提供了前排座椅加热。

从头到脚看,朗逸纯电就是一台“很传统”的EV车,如果你只是受指标所限需要买城市内电动代步车,或者你刚好有合适的充电条件,愿意支持环保、降低每公里燃耗成本,朗逸纯电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但如果你喜欢尝鲜,对电动车感到“好奇”,觉得电动车应该是各种大屏,各种接轨智能化,还要有至少L2、最好L3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那我劝你放弃朗逸纯电,它一点边都沾不上。

要是你还是个德系爱好者,那么建议你再等等,大众已经在国内筹备着两大MEB生产线(安亭、佛山),共计产能60万辆,它的首款量产车ID3也在不久前的法兰克福车展亮相,按照计划这款车明年就要在国内投产。

我在车展上看过这台车,要设计未来感,有;要大空间实用性,有;要做工和质感,有;要长续航里程,可以有;要各种大屏,有;要语音识别什么的各种智能化新玩法,有;要足够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有。可以确定,它可以满足关于好开好用,以及“好奇”在内的所有愿望。

相比之下,朗逸纯电倒像是个半成品,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下15万左右最成熟的EV车型。毕竟,ID3投产还至少要有1年,而且它标准版在欧洲预售价接近3万欧,折算人民币超过22万,也不便宜。

车将不是车,车还就是车,车该不该只是车?这个问题,似乎正在不断地拷问汽车厂商,有人没包袱,想要趁机革了既得市场者的命,有人有传承,想要捍卫主导地位,双方PK之间,也引导着消费观念碰撞。

当“好奇”的朋友买下特斯拉、蔚来,他们体验到了“新鲜”的同时,也夹带着“苦涩”,自燃爆炸什么的还是少数,发出基本功欠费感慨的大有人在。特斯拉车主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就说过:“这款车互联网部分都够,但最大用户体验需要的是汽车的那部分,(特斯拉)要走的路还很长。传统的专业能力其实会是这家跨界整合企业的灵魂。”当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才领悟这一切时,传统主机厂正在回归汽车定位,以制造与传承优势重新定义“汽车新四化”。

最新情况是,传统造车列强开始“交卷”,新势力面临巨大压力,可惜“超车论者”折腾了这么些年竟没有抢到半点话语权。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大Car推荐

问道

锐眼

洞察者

用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