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ul奥迪生产篇 | 首个在华合资高档车品牌 ,“中

2019-03-10 19:00:42  阅读:9490+ 作者:汽车有文化

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在长春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此后,奥迪100的生产与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建设同时进行。通过边建设、边出车、边提高国产化水平的途径,一汽-大众奥迪建成了技术先进的轿车生产基地,并陆续为国内市场提供了5万余辆广受欢迎的轿车。

奥迪——首个在华合资的高档车品牌

以国产化奥迪100为例,合作初期,中国员工相对缺乏质量意识,认为只要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完成生产任务,零件产品质量差点没关系。而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和严谨则不容许一点差错,因此,中外双方的冲突不断。比如,在总装生产线上,德方员工用锤子把有质量瑕疵的白车身砸掉,这让中方员工非常气愤,认为白车身个别尺寸的微量偏差不会影响到整车的装配质量。再比如,在打开CKD配件的包装后,发现存在批量开焊现象。时任焊装车间的德方主任将这批包裹架扔到地上使劲踩踏,致使零件完全被破坏,此举亦让中方员工非常震惊,再一次感受到了德方同行对待质量标准的严谨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德方的影响下,中方也不断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

1989年8月1日,第一辆奥迪100轿车下线,当年组装1,922辆奥迪100轿车,比上年增长116%。通过生产奥迪100这样一款高档车,中国一汽对现代轿车的技术、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开始有了切身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培养了一批现代化汽车生产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为中国一汽日后发展自主品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才资源。

1995年11月13日,一汽-大众与奥迪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奥迪从此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高档汽车品牌。

中国特色市场催生“中国的奥迪”

早在1999年,中国一汽与奥迪联合开发的第五代奥迪A6(C5)在长春下线,与德国版相比,中国版的轴距加长了90毫米,首开国内高档车加长的先河;C5之后,奥迪A6L (C6)的“本土适应性开发”更进一步:如果说C5是在标准车基本成型后开始二次开发,那C6则是与欧洲版车型同步开发,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上一代奥迪A6的二次开发。

2003年春,基于B6平台制造的奥迪A4在中国长春驶下生产线。奥迪A4的到来,使国产汽车的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创造了从未有过的细分市场,更开启了高档车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大幕。

奥迪A4采用了开创性的先进技术,以前瞻的思维进行技术升级,为其后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2年,新一代奥迪A6L(C7)下线,它所注重的不再是“二次开发”、“同步开发”,而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满足中国高档C级车市场需求作为首要任务,打造出十余项中国市场的专属装备。一汽-大众奥迪人自豪地表示,甚至可以将新A6L定义为“中国的奥迪”。

全新奥迪A6L不再是以往意义的“同步开发”,而是在产品诞生的最初阶段,一汽-大众奥迪就深入到开发环节中,从而拓展了一汽-大众奥迪“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的内涵,为中国高档C级车市场树立了全新标准。

面对竞争对手越加越长的轴距,全新奥迪A6L没有简单地通过增加尺寸应对,而是带来了“第三代长轴距轿车”的全新概念,由此重新定义了高档C级车的最新标准。斥巨资导入的铝车身工艺以及特别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的后排娱乐系统,让换代产品的豪华感和科技性大幅提升。

通过全新奥迪A6L项目,一汽-大众奥迪成功地成为中国首家掌握“铝制车身部件全工序生产技术”的汽车企业。在一款量产车型中如此大范围地使用铝材,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项目衍生的中国专属装备也获得了“成倍”增长,用户也获得了更尊贵的体验。

为了这些高效性能,一汽-大众奥迪在国内汽车行业应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和创新工艺,再度树立了标准:全新奥迪A6L是国产轿车中使用轻量化材料最多的车型,它率先使用了全系标配启停系统和能量回收装置,同时,也是首个装备全LED大灯的国产车。

基于上述努力,一汽-大众奥迪实现了企业实力的多维升级,再度丰富了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的内涵。

从每20多分钟生产一台车,到每3分钟下线一台奥迪A6L

随着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在一汽-大众奥迪长春工厂,奥迪从最初每二十多分钟生产一台车,到如今每3分钟就可以下线一台奥迪A6L,生产效率提高了近十倍,进而在生产流程、制造工艺、零部件供应体系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本土化已经成为奥迪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最强有力保证。目前,一汽-大众奥迪基地工艺体系完整,通过奥迪产品的陆续引入,国内员工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态度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产品质量、员工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奥迪汽车成为中国消费者最为信赖的品牌,同时成长为“中国唯一成熟的高档轿车制造基地”。

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年来,一汽-大众奥迪的产品不仅要原汁原味,更要打造中国专属,贴合中国用户习惯和需求的产品。

以国产Q3为例,一汽-大众奥迪从制造、研发到品质控制,启动了一系列专属Q3本地化的大动作。这其中包括,专为中国用户开发两驱车型,上亿元投资、国内汽车厂商唯一能开铝卷的铝卷开卷线;国内最领先的阿普拉斯焊、CMT冷金属过渡焊;累计500万公里道路测试和10万次车门开关试验,以及1.5万次车窗开关试验,确保国产奥迪Q3开发之初便拥有全球一致的高档品质。全车200多个激光在线测量点,精确到头发丝十分之一的标准样架,针对300余种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国产奥迪Q3的高档品质真正能够看到见、闻得着、摸得到。

总投资158亿元的奥迪Q工厂项目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79亿元,上缴税金296亿元。

奥迪Q工厂生产的全新奥迪Q5L,专门为中国市场加长约9厘米。

迄今为止,中国市场上的国产奥迪车已丰富至7款,涵盖A、B、C、Q级车,产品类型囊括轿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在高档紧凑轿车细分市场等领域也表现不俗。从1988年到2000年,奥迪作为中国国产豪华车市场的拓荒者,先后以单款奥迪100更新换代至奥迪200、奥迪A6占领市场,历经12年的稳扎稳打,在2000年首次突破年产量万位大关;从2000年到2007年,仅仅7年时间,奥迪年产量便实现了指数型增长,突破了10万辆。从2007年到2018年,奥迪年产量始终保持着每三至四年便翻番的高增速,预计2018年将实现超过60万的年产量。

未来,一汽-大众奥迪共规划了近13款产品,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C级高档电动车等,进一步保证了奥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五地六厂为奥迪品牌新能源车预留了13.5万辆产能

在面向未来的战略中,一汽-大众五地六厂已为奥迪品牌规划了80万辆产能、十几款的奥迪产品,五地六厂为奥迪品牌新能源车预留了13.5万辆产能,支撑了一汽-大众奥迪在华销售市场的战略发展。

2018年奥迪发布的全新e-tron车型,也将于2019年进入中国,并预计在2020年实现国产,成为一汽-大众奥迪首款国产纯电动SUV车型。而一汽-大众奥迪现有生产线已经具备条件生产奥迪e-tron,未来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将逐步在一汽-大众的生产基地实现国产。

这就需要一汽-大众奥迪匹配以更强大的生产实力——未来的奥迪制造,将实现所有生产领域的智能联网,流程自主,成本最优。例如,未来的冲压将实现车身整体部件由多层级压机线生产;焊装完全采用全自动的生产工艺,通过平板电脑手持式PC及人机交互眼镜,人员可以与设备进行间接的对话;工艺规划的过程完成全部模拟,并借助于程序实现高效的调试……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大Car推荐

问道

锐眼

洞察者

用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