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的下一个十年就只有新能源吗?
世代更迭,带来的是环境与市场之间不同的供需矛盾,由于能量供给模式发生了转变,出行服务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但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由新能源来唱独角?
我看未必,从客观事实来讲,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是优于许多西方国家的,从移动支付及移动交互等便捷性上,国内的玩法就比许多国家丰富得多,正悄悄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而这肯定也会不可避免地漫延到汽车产业,与其展望新能源的未来,不如放眼当下,适应汽车智能化在这个十年的普及化发展。
有意思的现象是,两年前曾有媒体评论到当时自主品牌现状就像是手机行业,拼完了硬件、拼匹配,再拼设计。这个比喻放在今天来不能说认同,但确实像大部分硬件、传感器以及电子装备都可以通过供应商购买所获得,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不同于手机这类电子产品,汽车对于机械与电子装备之间的匹配要求程度更高,在满足出色的机械性能表现外,在这基础下再加入现代化所需要的配置,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仅要符合简单好用易上手的体验,还要拥有极高的稳定性标准,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况且从购车需求来看,而像ESP、六气囊、LED、全景天窗以及倒车影像+雷达这类以往大家都在争相比拼的亮点如今都基本成为了标配,消费者也不以其然,在这种进化之下,厂商如果不给,大家反倒还会说你不厚道。恰恰当这种体验不再新奇时,功能之间的整合也貌似是件合理的进程,相似于手机,但又若不同于汽车对智能互联体验的更高,它更需要不同电子装备之间能有效沟通地达成联动,并与机械部分有机地交融,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更高级的体验,而复杂的算法自然就油然而生,这都是有钱都买不回来的核心优势。
身处讯息爆炸时代,当移动交互和移动支付变得越来越方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场景自然会透过三维立体式的关系纽带交织在一块,任何事项都可随手触及,即时完成。而像奇瑞以及上汽等一线自主品牌在智能科技方面的优势,也渐渐得以体现。
咱们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今天用手机支付宝买了一张电影票,当你开车上路时,智能系统就会告诉你,你现在去电影院这个路线应该怎么走,如果说你正好是在吃饭的时间,可能会推荐附近的一个餐厅给你,等你看完电影上车,智能系统又会把你回家的路线设定好,第二天上班的路线也设定好,这就叫做连贯的场景。让他所弹出来的功能跟你的生活习惯、行为轨迹浑然天成。在日常使用的场景中不断地学习和读取你的习惯,在往后作出一系列推荐和服务。类似的事情我们都可以通过上汽的斑马智行里系统可享受得到,而这套“斑马智行里系统”除了广泛应用在上汽旗下的各款车型上,也搭载在了东风雪铁龙最新推出的云逸 C4 AIRCROSS,作为一款由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汽集团共同研发的汽车智能系统,比起许多合资车型都有过之无不及。
当然除了在10-30万元的大致售价区间内你都不想挑选一款MG/荣威外,例如像奇瑞所提供的“雄狮智云”智能互联系统也是一套较为人性化的交互操作系统。无需再透过额外的数据线连接,上车就能语言操作大部分功能,这就是目前大多自主品牌所主打的亮点,也是相比于合资品牌的优势。
除了智能交互方面崛起,目前像长安、上汽等个别极少数的自主品牌还拥有L2级智能辅助驾驶等高科技的优势,而这项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会最先放在15万元售价区间的量产车型上,相比于其他高端品牌,自主品牌能更快地普及到平民化市场,为消费者优先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体验。当然,科技装备普及得越来越多,水准越高,更加需要整合在一起,而这时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优先的权重问题。
咱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此前广东沿海地区遭遇“山竹”这样的极端天气所带来视野不佳的困扰,如果有了“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这项智能辅助驾驶的车型,在跟车或者匀速巡航时,车辆不仅会自动保持在车道内行驶,并且自行控制好安全距离以及加减速,车辆即将偏离车道时,仪表又发出纠偏提示,并自动将车辆纠正回车道内。而在这个场景之下,即便你的爱车拥有法拉利般操控性能,驾驶参与感再高,它对于安全性能的贡献都相对较低,只有通过高度整合之后,把确认信息交给车主本人,车辆执行动态性能,这样的体验不仅充满科技感,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好玩度,这时再牺牲点驾控乐趣又何妨呢,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再者,也没看到自主造了哪几台具备驾控乐趣的车型。
从英文的世界里去了解汽车的含义,就会发现automobile(汽车)直译回来就是全自动可移动的物体,汽车诞生百年至今,当我们回顾并大胆地预测未来十年的发展,就会发现“automobile”的属性其实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出行要求。智能化、高科技必定会将其发展地更为丰富,而在15万元的家用车市场里,是这些新技术普及最好的土壤,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品牌的技术实力和盈利能力。我们需要冷静地看清楚的事情就是,除了新能源,中国汽车发展的下一个十年,不仅只有新能源,没准是人工智能来抢走麦克风,上演一出独角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