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危地马拉北部的佩登丛林地区,公元前七世纪,开始有人定居于此;公元三至八世纪,曾发展成玛雅最大的城市和形成统领附近城镇的“大城邦”。公元九至十世纪,却悄然地消失在丛林中。直到1695年,西班牙的神父来到这片密林,发现了巨大的金字塔群遗迹——蒂卡尔。
公元三至八世纪,蒂卡尔曾出现过几代名王(如:美洲虎之爪王、鹰钩鼻王、暴风雨王),七世纪末又出现了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奇坦王。他们开创了蒂卡尔百余年来的盛世局面,文化、艺术成就达到了顶峰,如今蒂卡尔的主要建筑大部分是这三位国王在位时所建。
这个民族在建城布局上有其独到之处。从遗迹分布图可以看出:全城以中央大广场为中心,广场上建有中央卫城,小金字塔和众多碑墓、纪念碑围绕其外,而宫殿和贵族住宅却建于各金字塔和卫城其间;东西两边的广场、市场、民宅、作坊、店铺分布在大广场外和道路两边。
蒂卡尔在玛雅文明之中,是最高级别的都市。仅中心部分就是东西长4千米的四方形。外侧是宽阔的居住区。在最兴旺时期,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万(也有说10万)。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其影响的区域达到方圆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在其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它们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
蒂卡尔古城的核心是约120米长、74米宽的中心广场,各个建筑都矗立在周围。与同时期玛雅人所有的仪式建筑物一样,广场是用石灰岩修建的。这处巨大的广场可能是举行仪式的地方。中心广场东端是第一金字塔,其上有著名的巨豹神庙。这是一座台阶式的金字塔,总共有9级,塔顶建有尖型小庙,塔基坡度陡而直。玛雅人认为,地下的冥界是由9层组成的,或许金字塔正是表达了此种信念。
蒂卡尔的金字塔蒂卡尔有六座阶梯金字塔,是在蒂卡尔的巅峰时期建造的。早期的探险家为这些金字塔编了号。
一号金字塔建于公元700年,47米高,是蒂卡尔的地标。正面石阶陡斜无比(据说超过70度),梯形的金字塔顶上可以看见白色的塔庙和黑灰的庙顶。据说,原本塔身是通体红色,神庙和庙顶的屏壁叶片装饰得华丽无比,被认为是玛雅金字塔最完美的佳作。
金字塔的底层是国王的陵墓,曾存放着全身被翡翠玉片包裹的国王的遗体和极为丰富的随葬品。
宏伟的二号金字塔,38米高,建于公元700年,塔顶建有高达三层的神庙,既是阿卡高王皇后的陵寝,也是该城的主神庙。周围绿林护卫,塔顶平直高耸,备显巍峨宏伟;塔下碑石、祭台众多,羽毛艳丽的火鸡自由地游走,为古旧而冷艳的皇后陵寝增添了些许神奇和生气。
护卫着两座金字塔的是建在两旁的中央卫城和北卫城。中央卫城建在宽阔的石台上,由45组宫室和6座庭院组成,以曲折通道相连,石头堆砌而成。北卫城也是建在平台上,规模虽小,但却是蒂卡尔城最古老的场地之一,是祭祀场。平台四周除了各有一座大金字塔外,还分布着许多小金字塔和内有许多国王和统治者的墓碑和陵寝。和北卫城遥遥相对远离中央广场的是尚埋在土中未发掘的南卫城。
靠近南卫城的五号金字塔是蒂卡尔的第一座金字塔,建于公元600年左右。三号金字塔是号称“美洲豹祭司”的陵寝,高55米,建于公元810年。四号金字塔建于远离中心广场的东北角,建在公元745年,是所有金字塔中最高的一座,有“两头蛇”之称。
蒂卡尔的金字塔的形状很是独特。倾斜过度,呈斜截锥形,由高大的台基及其顶端的神殿构成,其外观十分匀称。蓝天之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刺破林莽的密网,在绚烂的热带阳光下遥遥相对,熠熠生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斜度达70度,其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有人称之为“丛林大教堂”。
据悉,玛雅的金字塔,是为了祭祀专门建造的。但根据最近的调查还发现,其地下有玛雅王的坟墓。历代国王死后会被埋葬在后人进行祭祀的金字塔中,在新王的时代,为了把金字塔围住,便又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新的金字塔。长此以往,金字塔随着世代的交替而变得层层叠叠。遥想一下,沿着这些陡峻得令人晕眩的石阶,玛雅王一步步进入那金字塔顶端装饰着高耸“顶冠”的神庙,仿佛升入天际。在那里,他们与众神沟通,获得超越世俗的力量;也是在那里,他们观测星象,制订历法,成为千千万万玛雅人心目中的世间之神。
公元9世纪,蒂卡尔开始衰落,玛雅人遗弃了这座有着辉煌建筑物的古城,重归于茫茫丛林之中,只留下了那好几千座的盛世之景。就像人们不知道玛雅人是如何建造了这些金字塔一样,我们也同样不知道玛雅人为什么要废弃蒂卡尔。如大多数的璀璨文明般,在顷刻间戛然而止,神秘民族消失得无影无踪,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如今,高大茂密的植被覆盖着蒂卡尔,绿油油的苔迹铺满一砖一瓦,那些神庙,仍然高耸于丛林之中,向世人展现出一幅绝世的风景和无法言喻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