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天价蛐蛐:成交价11万元

2018-01-19 12:21:53  阅读:832+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刘蓓

蛐蛐学名叫蟋蟀,又叫夜鸣虫、将军虫、促织等等。两只放在罐里,用草一引就会互相斗咬起来。据说斗蛐蛐起源于唐朝,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所以很多地方也都有斗蛐蛐的习俗。那我们为什么要这个选题呢?因为我们山东台的同行最近发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一位来自天津的商户在山东宁阳买下了一只蛐蛐,确实不能说品相不好吧,但是花了不少钱?

如果是喂鸡喂鸟用的没什么品种可言的蛐蛐,几十块钱就能买三五百只。稍微带点品种品相的可就说不好了。但即使是在干旱的、蛐蛐产量低的年份,正常情况下,少则数百元,多则几千元也就到头了,个别品相极佳的也就是万元左右。

但是山东宁阳刚刚卖出去的这只蛐蛐,成交价居然高达11万。虽说山东是传统的蛐蛐产地,但是这种价格也明显不符合市场规律。那我们能不能这么猜测,一只原本没有什么成本、也不存在什么收藏价值的蛐蛐,俗称“百日虫”嘛,能活到冬天就算赚了,突然被炒到这种程度,背后会不会藏着什么圈外人不知道的故事?

每年中秋节前后,山东的几个蟋蟀主产地都汇集了来自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地的客户。在宁津县收购蛐蛐的香港客商方先生:今天来了第六天(您买了多少只了)四十多只了,在这里买了六天了,在上海还会买其他的,我一年要买100多只。

每年一到“虫季”,蟋蟀主产地的男女老少都会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奔赴田间地头抓起蟋蟀来。对他们来说,把握好这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赚个四五万块钱,这可能比辛苦一年换来的报酬还要可观。宁津县柴胡店镇的尤清林抓了30多年的蛐蛐,他说捉蟋蟀靠的是运气,有的时候百八十亩地里没有什么好蟋蟀,有时候庄稼地里这一趟就好多条,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赚好几千块。

蟋蟀经济到底有多火?在宁阳县泗店镇,短短三四十天的周期,就有超过6亿元的资金流动。总人口只有63000人的宁津县柴胡店镇,每年从事蟋蟀捕捉交易的人口达到35000人,每年两个月的蛐蛐生意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占到了这个镇年财政收入的7成以上,通过这样的描述足矣可以看出“斗虫”经济的火爆程度。50多岁的蟋蟀经纪人赵大哥做蛐蛐贩子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一两个月时间他就能轻松赚上四五万块钱。

小小的蟋蟀怎么就这么值钱,一位虫友告诉记者,其实更多的人是抱着一种赌徒的心理来买卖蛐蛐,就像赌玉,谁也不知道几千几万买下的蛐蛐,是否会被别的蛐蛐一口干掉,只有“赢”才是蛐蛐存在的价值。

玩虫的人都知道,斗输了的蛐蛐不会叫。所谓“败则不鸣,知耻也”。这是蟋蟀的“德”。虫尚且知道忠、勇、信,玩虫的人要是只认识一个“利”字,您说是不是太悲哀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大Car推荐

问道

锐眼

洞察者

用车实验室